【版本对比】
原版中韦小宝不但会武功,而且金庸初期曾试图将韦小宝塑造成一位武功高强的武林奇才,此一企图显然仍未脱以往所写的小说的思考架构--一个平凡人由于机缘 巧合而逐步的成为一位武林高手。后来由于将韦小宝的个性写成了不适于习武,只好顺其个性来发展情节,而成了不会武功的韦小宝,于是金庸在后来修订出书时, 就将韦小宝先前所会的武功全废了,只保留半吊子「救命六招」救命,四不像「神行百变」逃命。
修订版《鹿鼎记》还有些细节改动,如原版中其实出现了两件护体宝衣,一件是韦小宝抄家抄到的, 一件是顺治传给康熙的,当康熙揭穿小宝宝衣是盗的时,也亮出了自己身上穿的那件,并在后面说虽说有宝衣护体(五台山),但若刺客刺的是头,没有韦小宝保护 自己也必死无疑。而在修订版中改为了一件,也就是只有韦小宝从鳌拜府抄家盗得的宝衣,后被康熙恩威并济赐予韦小宝。
世纪新修版中,由于读者强烈反对金庸修改结局(韦小宝结局悲惨),所以总体上内容没有太多修改,更正了一些修订版中的叙述、官阶、年龄等错误:
比如建宁公主先于阿珂和苏荃生产,《碧血剑》延续下的人物何惕守、归氏一家等年龄往下降了十岁……
其中,涉及双儿的片段成为金庸修改鹿鼎记的一大重点:
一、第十七回,双儿出场年龄由“十四五岁”降为“十三四岁”。
[ 韦小宝左眼微睁一线,依稀见到一张雪白的脸庞,眉弯嘴小,笑靥如花。当即双目都睁大些,但见眼前是张清静秀丽的少女脸孔,大约十三四岁年纪,头挽双鬟,笑嘻嘻地望着自己。 ]
二、第十七回,金庸抨击奴性之说,双儿是好人家出身,非天生的丫头。
[ 庄夫人道:“双儿的父母,也是给鳌拜那厮害死的。她家里没人了,她虽给我们做丫头,其实是好人家出身。”韦小宝道:“是,她斯文有礼,一见便知道。” ]
三、第十七回,金庸删去了一大段韦小宝和双儿遇喇嘛的内容。
四、第四十三回,将双儿、阿珂二人在韦小宝心中的地位进行了第一次对比。
[ 双儿对自己情深义重,更是心头第一等要紧人,比之阿珂尤为要紧,决不能让她送了性命。 ]
五、第四十七回,韦小宝向康熙提出要带双儿随军打仗。康熙要求韦小宝立建宁公主为“正妻”;韦小宝在此之前称双儿为“小妾”,很有先见之明,确保了双儿的安全。
[ 韦小宝道:“奴才有个小妾,当年随着同去莫斯科,精通罗刹鬼话,又会武功。想请皇上恩准,让她随军办事。”清朝规定,出师时军中携家带眷,乃是大罪,因此须得先行陈请。
康熙点了点头,道:“知道了。我的妹子建宁公主跟了你,你叫我做便宜大舅子,这件事也不来计较了。你须得立场大功,方能折过,否则咱们不能算完。我妹子是你正妻,可不能做小妾!”韦小宝磕头道:“这个自然!”
韦小宝七个妻子,只论年纪,不分大小,建宁公主是御妹之尊,总不能做妾,虽非韦小宝所最爱,却顺为正妻。 ]
六、第四十八回,金庸先生用“一千个中国公主也不及半个双儿”来充分体现韦小宝对双儿之爱,并且将双儿、阿珂二人在韦小宝心中的地位进行了第二次对比。
[ 双儿微笑道:“相公盼望箱子里又钻出个罗刹公主,是不是?”韦小宝笑道:“你是中国公主,比罗刹公主好得多。”双儿笑道:“可惜你的中国公主在北京,不在 这里。”韦小宝道:“在我心里,一千个中国公主,也比不上我的半个双儿。好双儿,咱们今日算不算‘大功告成’?”双儿嫣然一笑,双颊晕红。她虽和韦小宝做 夫妻已久,听得丈夫调笑,却仍有羞涩之意。她也清楚知道,天下所有的女子,丈夫最心爱自己,即令阿珂也及不上。 ]
